新闻中心
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> 新闻中心 > 常见问题

残疾人康复知识大全

 

一、肢体残疾康复
 
(一)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
 
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,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:运动疗法、作业疗法、语言治疗、心理治疗、文体治疗、传统的物理疗法、祖国传统医学等。
 
1、运动疗法:是通过主动运动、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。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、增强肌力训练、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。
2、作业疗法: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、认识和知觉训练、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、自助具的选择制作、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、开具轮椅处方等等。
3、语言治疗:通过听觉、视觉、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。
4、心理治疗: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、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。
5、文体疗法: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,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、提高,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***椅技巧、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。
6、传统的物理疗法: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。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,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。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,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。
 
(二)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
 
1、物理疗法:徒手或借助器械,综合应用水疗、电疗、光疗等手段,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,提高残存肌力,增强肌肉耐力,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,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、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。
2、作业治疗: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,从日常生活活动、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,对患者进行训练,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,使患者掌握进食、穿衣、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,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,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、家庭生活、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。
3、康复工程: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娇形器,借助双杠、助行器或拐杖,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,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。
4、文体治疗: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进行功能恢复,如轮椅篮球、台球、网球、乒乓球、射箭、击剑、轮椅竞速、旅游等,一方面恢复其功能,另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娱乐。
5、中医治疗:利用祖国传统医学,进行针灸、按摩、电针、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,有助于截瘫病人残余肌力的恢复和大小便的功能改善。
6、截瘫者康复的主要环节
 
一般截肢手术完成后约在14天左右拆线,拆线后即需进行残肢弹力绷带包扎。为防止残肢水肿及促进残肢成熟,要进行残肢的拍打,使残肢皮肤增厚,提高残肢耐受力,为安装假肢做好准备。同时应根据截肢的不同部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:
 
大腿截肢患者主要进行髋部的肌力训练及预防畸形发生,具体方法是:患者俯卧位后伸大腿训练臀部肌力,卧位向上抬腿,训练大腿外侧肌力。注意保持髋关节的正常位置,不要长期坐位,防止出现髋关节屈曲畸形。
 
小腿截肢患者主要训练膝部肌肉力量,进行患肢的伸膝及屈膝肌力训练。注意保持膝关节的伸直位和防止膝关节的屈曲畸形。
 
上肢截肢后的患者,首先应进行利手交换训练,配合健侧上肢完成日常生活活动,并活动肩肘关节等关节,进行残存肌肉的肌力训练。
 
安装假肢后,要先学会熟练的穿脱假肢,然后再进行使用假肢的训练。下肢假肢训练从站立平衡开始,到扶拐或步行器行走,到独立行走及适应各种不同路面的行走训练及保护性训练。上肢假肢训练主要有开闭手、屈肘、锁肘、开肘锁、物体的拿放移动、日常生活的穿脱衣服、开门、写字、打电话等。
 
二、智力障碍儿童康复
 
智力障碍一般是指“在发育时期就出现的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下同龄水平,同时存在着适应性行为的障碍”。界定“智力障碍”的三个指标:
 
智力障碍的发病通常在发育年龄阶段——18周岁以前。
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——即智商低于人群均值两个标准着,也即智商在70以下。
适应性行为障碍——即指个人生活和履行社会职责有明显的障碍。
 
智力障碍的分类
根据智商的高低分为三种程度:
轻度-智商在50至69或智龄在8-12岁之间。
中度-智商在25至49或智龄在2-7岁之间。
严重-智商在25以下或智龄在2岁以下。

怎样尽早确诊孩子是否为智力障碍?
 
智力诊断
智力诊断是对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作诊断,确定他的智力水平是哪一个等级,有多少智商分数。智力测验是由临床医生或心理学工作者完成,常用的量表有:比奈智力量表、韦氏儿童智力量表。诊断还包括患儿的家族史、出生情况、平时情绪、性格、不良习惯、作业完成、行为表现等各方面。
 
如何康复
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主要通过专门的康复训练、教育来进行,可在家庭或专门机构。越早期训练效果越好。主要有:感知能力训练、运动能力训练、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、认知能力训练、生活自理能力训练、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六大方面
 
感知能力训练
通过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嗅觉、味觉训练,利用婴幼儿的感觉器官去接触、探索、学习周围的环境。
 
运动能力训练
 
——大运动训练
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,如俯卧、抬头、翻身、爬行、独坐、独站、行走、跑步、跳等。
 
——精细动作训练
精细动作是训练手和手指的动作。如大把抓据玩具、手指捏取物件、引线穿珠、握笔写字等。
训练时必须注意由大至小,由易到难,逐步加深。
语言与交待能力训练
 
语言是思维的手段,是与人交往的工具,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,弱智儿童绝大多数都有语言障碍,因此康复训练中,语言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。
 
认识能力训练
认识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,弱智儿童这方面的能力很差,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,而概念要用语言表达。弱智小孩语言差,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,因而认识能力就是很差。
 
学习的范围有:
 
1.身体主要部位名称
2.衣物、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;
3.室内物品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;
4.认识周围环境,包括通道、楼梯、街道、公厕(男、女标志)、公共场所、交通标志等;
5.自然环境和知识,包括天气、温度、动植物名称、习性等;
6.方位、时间、颜色、形状、数量、是非好环等。
7.生活自理能力训练
 
生活自理是指儿童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,每天必须进行的最基本的动作,主要包括穿衣、进食、个人清洁、如厕等自理能力。自理训练和认知、体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,是相互影响的,因而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,训练越及时,效果越明显。
 
三、精神残疾
 
什么是精神残疾?
精神病是以精神活动失常或者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疾患,分轻和重两类。轻者有自知力、要求治疗、能自我照顾生活起居,预后较好。重者缺乏自知力、有幻觉和妄想等症状,与现实脱离,不能照顾自己,失去社会生活适应能力,预后较差。这里说的精神病主要是重性精神病,包括精神分裂症、躁狂症、抑郁症、躁狂抑郁症。
 
引发精神病的原因有哪些?
 
1.遗传因素。
2.各种疾病创伤。
3.个性和精神刺激。
 
精神病有哪些症状与表现?
缺乏自知力:不承认自己有病,拒绝治疗,拒绝服药。
 
思维紊乱:说话缺乏逻辑,脱离现实,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或涌现满脑子的思想,表达的意思别人无法理解。
 
四、白内障
 
什么是白内障?
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。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,虽不能预防,却可以手术治疗,经济而且有效的手术治疗可以大大减少白内障盲人。
 
(一)、白内障分类
白内障可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:
1、按病因:分为老年性、外伤性、并发性、代谢性、中毒性、辐射性、发育性和后发性等白内障。
2、按发病时间: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白内障等。
3、按晶状体浑浊形态:分为点状白内障、冠状白内障和板层白内障等。
4、按晶状体浑浊部位:分为皮质性、核性和后囊下皮质性白内障等。
 
(二)、白内障的症状
缓慢渐进性视力下降,通常经过数月或数年,累及单眼或双眼。可有眩光,色觉减退及近视程度增加,这些症状取决于晶状体混浊的位置和密度。
 
(三)、白内障的治疗
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手段。手术基本方式是摘出混浊的晶状体,植入透明的人工晶状体。
 
白内障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增视。
 
1、手术适应证
视力下降,影响工作和生活时,即可手术。
 
2、术前检查
白内障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,眼部情况和技术,设备条件而定。术前要做全身检查。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应先控制病情后再做手术;有条件时可在术中进行心电监护,以保证手术的安全,对有糖尿病的病人,应先控制血糖,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mmol/L以下才能手术。在全身或局部有急慢性炎症时应先予治疗。对于同时有眼部病患者应慎重决定手术时机、方式或次序。例如,有慢性泪囊炎者应先行鼻腔泪囊吻合或泪囊摘除术,对于有青光眼者可考虑作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。术前眼部检查包括视功能(光觉、光定位、色觉)、眼的常规裂隙灯检查、眼压测定。对可疑有眼底病变时,可作视觉电生理检查、眼的A/B超检查、黄斑功能检查等。对于曾做过内眼手术者根据需要应该做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测定。
 
术前可根据以上检查,大致评价待手术眼的条件,估计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,并为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危险因素做好准备,手术前1-3天可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滴眼,以防感染。
 
3、手术方式
目前认为最理想的手术是无缝线、小切口、白内障囊外摘除、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,和超声晶体乳代吸出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。
 
4、术后护理
术后第一天换药,然后隔天换药,间隔时间逐渐延长。术后恢复需3个月时间。术后患者每天滴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混合滴眼液4-6次,时间约2-3周,必要时需用结膜下注射抗生素。
应鼓励眼部手术的患者从术后第一天起就开始行走、活动。
告知患都不要揉眼,术后一周内不能洗眼。
术后应注意前房积血、眼压升高,虹膜脱出。术后早期浅前房、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。
 
(四)导盲知识
1、选择盲杖:盲人独立行走要依靠听力和盲杖,因此,选择盲杖至关重要。标准盲杖的颜色为白色,手柄下方10厘米处有红色标志;既盲又聋的人,应使用红白相间的盲杖。
2、正确握杖:根据自己的习惯,可选用右手或左手持杖,将拇指放在杖的里面,食指延伸贴在盲杖上,其他三个指头在杖的下面弯曲,轻轻握住。
3、盲杖的位置:将盲杖横放在身体的正前方距脚尖约1米的地面上。
4、手腕动作:持杖行走时,将肘部稍微弯曲靠近身体。握杖的手最好保持在身体前方的正中央,这样可以使行进的方向正直。要用手腕控制盲杖的左右摆动,使盲杖的下端在身体前方均匀地左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