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> 新闻中心 > 常见问题

解密儿童康复的那些秘密

 

         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,使早产儿、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不断增高,这是十分喜人的态势。但随之⽽来的后期的认知、运动、心理及行为障碍等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。然而,儿童并不是成人的微缩,具有鲜明特征和康复需求,需要提供综合性或独特干预的人群。

 
谈儿童康复科“色变”

        以前大家是谈癌色变,可现在呢?谈儿童康复科“色变”,why?一是因为孩子是一个家庭,甚至是几个家庭的重心和希望,关于孩子的健康问题,家长们都是尤为紧张和重视;二是因为关于儿童康复的常规普及不够,导致对于儿童康复的误解太多。今天我们就跟大家聊聊儿童康复的那些事:
 
误解

        对于有功能障碍的孩子们来说,康复是必不可少的,随着时代的发展,康复被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。但是在重视的同时,很多家长会走入一个误区:
         认为康复就是高强度的锻炼,锻炼越多、越刻苦,孩子就会“好的”越快。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存在功能障碍或缺陷的时候,就急于给孩子做大量的PT、OT、ST等常规的康复训练,并且还刻意加大强度和时间,除了吃饭睡觉,几乎都在训练,身心俱疲。因为家长们认为这样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治疗,取得更好的效果,其实真相是什么?
 
儿童康复
         指综合地、协调地应用医学的、教育的、社会的、职业的各种方法,使孩子丧失的功能尽快地、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,使他们在体格上、精神上、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。也就是说,康复的概念并不单一,或者说并非完全是医疗手段。凡是对孩子身心康复有益的措施都可以看作是康复的一部分。
 
方式方法
         首先,康复训练的强度只是在一定程度有助于康复训练的结果,但是不一定成正比。也就是说,康复方案的合理性、孩子的配合度高,持续的、规律的康复训练才会给孩子带来阶段性的进步。反之,就效果甚微了,甚至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消极、抵触的情绪。
         所以在进行康复训练时,要让孩子劳逸结合,注意观察每阶段的治疗状态,不能操之过急,还要注意劳逸结合,让神经和肌肉及时得到休息,给生理和心理有自我修复的空间。
         其次,康复的手段应该多元化。要根据孩子症状、身体状况、性格特点、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来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、制定出孩子易于接受和执行的康复计划。
         多样的带有娱乐性的康复训练不但乐于接受,而且还能够放松心情,实践证明 孩子们在精神相对放松的状态下训练效果更好,作业完成的程度更高,对异常肌张力的纠正也更明显。
         第三,康复训练的场地应多样化。固定的康复场地会给孩子们带来负面的情绪,很正式的场合会让孩子产生抗拒心理,加之反复枯燥的训练让他们心生厌恶。我们可以借助科技手段,搭建一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化仿真场景,寓教于乐,让孩子在游玩中爱上康复训练,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
 
         第四,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肢体功能康复同等重要。康复训练不只是体能上的训练,还应是心理上的修复训练, 不仅让他们学会生活自理,还要让他们拥有一个阳光、健康的心态,有参与到社交活动中的能力。这样,孩子们才会拥有精彩、快乐的人生。

 
儿童康复科诊疗范畴
1.特殊儿童
 
2.发育障碍儿童:发育指标(里程碑)延迟、智力发育障碍、发育性协调障碍、全面性发育迟滞、孤独症谱系障碍 、多重复杂发育障碍以及言语语言发育障碍、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等。
 
3.各类疾病及功能障碍者:
(1)先天性疾病:先天性颅脑发育畸形、先天性脑积水、先天性脊柱裂、先天性肢体畸形等;
(2)围生期疾病:早产及低体重儿、新生儿脑病、胆红素脑病等;
(3)后天性疾病:各类损伤以及个⼈或环境因素导致的功能障碍者;
(4)亚专科疾病:重症新生儿、先天性心脏病、儿童骨科疾病、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等。
 
建议指引
         在胎儿期、分娩过程中、新生儿期以及婴儿期因受到各种高危因素(如早产、颅内出血、窒息、黄疸、感染等)的影响的婴幼儿,可以选择到康复科进行发育指标的监测,必要时进行早期家庭干预训练指导!以减少高危儿神经发育障碍的发生!
 
         当幼儿4个月还无法竖头、6个月还无法扶髋坐、9个月还无法扶腋站立、12个月还无法扶物站立、18个月还无法独立行走时,可以到康复科进行发育评估,必要时进行早期家庭干预指导!
 
         当幼儿3个月时逗引反应弱或无反应、6个月无法随意地发出咿呀语音、9个月无法发“bama”音,也无法共同注视物体、12个月无法用动作表示需要、18个月还没有出现有意义的词汇发音、24个月还无法说简单句子时,可以到康复科进行发育评估,必要时进行早期家庭干预指导!

 
         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幸福的、被关爱的,也应该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和热爱。虽然他们可能存在一些障碍,但是孩子特有的天性是不变的。不能为了追求孩子们的功能康复就剥夺了他们的快乐。只有我们充分的、正确的认识康复,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,才能让康复真正的融入孩子们的生活。